廉政司的公務日漸繁忙,每日早朝後,我和婉清常在官署處理公文至深夜。這天傍晚,我正審閱各地遞上來的貪腐案卷,婉清端著一碗蓮子羹推門而入。
"趁熱喝。"她放下碗,順手整理我堆滿公案的卷宗,"揚州鹽稅案有眉目了?"
我揉了揉痠痛的後頸:"查到了趙嵩門生的影子..."話未說完,婉清冰涼的手指已經搭上我的太陽穴,輕輕按壓起來。
這親暱的舉動讓我們不約而同想起三個月前那個洞房花燭夜。彼時紅燭高照,她鳳冠霞帔,我一身大紅吉服,在皇帝御賜的喜堂上行禮如儀。如今想起,恍如昨日。
"李大人!"書吏匆匆跑來,"皇上召您即刻進宮!"
養心殿裡,皇帝的臉色異常凝重:"李愛卿,河間府出了件蹊蹺事。知府上書說發現了寧王的秘密聯絡人。"
我心頭一緊。自寧王被貶為庶人後,一直安分守己,怎會...
"朕要你親自去查。"皇帝遞來一道密旨,"若真有其事..."
Advertisement
"臣明白。"我雙手接過密旨。
回到府中,婉清已經準備好了行裝:"我隨你同去。"
"太危險了。"我握住她的手,"你留在京中坐鎮廉政司。"
她倔強地搖頭:"當年在青州大牢我就說過,生死與共。"
三日後,我們微服抵達河間府。知府呈上的證據看似確鑿——幾封署名寧王的密信,內容涉及招兵買馬。但當我細看筆跡時,卻發現了問題。
"這不是寧王的字。"我指著信上幾個字,"寧王寫'之'字最後一筆習慣上挑,這裡卻是平的。"
婉清突然問道:"知府大人何時到任的?"
"去年十月。"
我們交換了一個眼神。去年十月,正是趙嵩自盡前安插的最後一批官員!
當夜,知府設宴接風。酒過三巡,他突然問道:"李大人覺得那幾封信..."
"筆跡確實可疑。"我故作沉吟,"不過內容駭人,還需細查。"
回到客房,婉清低聲道:"他在試探我們。"
"將計就計。"我吹滅油燈,在黑暗中寫下密奏,讓冷鋒的人連夜送往京城。
次日清晨,知府突然帶兵包圍了驛站:"奉旨緝拿勾結寧王的逆賊!"
我亮出欽差印信:"本官看,要拿的是你吧?"
就在僵持之際,遠處煙塵滾滾。錦衣衛的旗號赫然在目——皇帝派來了援兵!
真相很快大白。這位"知府"原是趙嵩的死士,偽造證據意圖為趙家報仇。回京路上,婉清靠在我肩頭輕笑:"這次又多虧了我吧?"
"是是是,"我捏了捏她的鼻尖,"沒有蘇大人明察秋毫,下官早就身首異處了。"
秋日的陽光灑在官道上,我們的馬車緩緩駛向京城。婉清忽然輕聲說:"等明年春天,我想回青州看看。"
"好。"我握緊她的手,"去縣學看看那個漏風的窗子,去城南看看那家豆腐腦攤還在不在..."
她微笑著閉上眼睛:"還要去看看當年你捱打的那條巷子。"
馬車轆轆向前,載著我們穿過金黃的田野。這一生,從寒門學子到天子近臣,從階下囚到朝廷命官,起起落落間,唯有身邊這個人始終相伴。
正如我那首《寒門賦》所寫:"陋巷簞瓢亦自寬,十年窗下不知寒。"如今的溫暖,足以慰藉所有過往的風霜。
(全文終)
"我對周漾一見鍾情,他是畫家,我追了他三年,主動提出給他當模特,隻得了他一句「請自重」。 這事還被他的徒弟添油加醋大肆宣揚了出去,讓我成了圈子中的笑柄。 我心灰意冷,轉身回國,接受了父母安排的聯姻。 訂婚宴上他是男方的長輩,見到我時差點失態,將我拽到牆角,兇狠地捏著我的下巴:「誰允許你嫁人了?」 我掰開他的手,禮貌又疏離:「小叔,請自重,你也知道,你侄子有點小氣,我不想他不開心。」"
現代言情
我是皇城中最出名的媒婆,專業牽紅線十年,從無敗績。
古裝言情
"太子衛懷玉被廢黜後,瞎了眼睛,東宮一夜失勢。 隻有我這個洗腳婢留了下來。"
古裝言情
"大理寺卿頂著壓力,查清真兇,幫我爹洗清冤屈,免我全家受流放嶺南之苦。 我爹對他感恩不盡,願意肝腦塗地以報他的恩德。 大理寺卿推脫了一下說:「我兒子到了成親的年紀,聽聞侍郎家有貴女。」 我爹明白了。"
現代言情